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野马财经
作者 | 伍玥
巨亏之下,董事会大换血!
作为国内基因检测领域的龙头企业,近年来,达安基因(002030.SZ)因股东纠纷和疫情带来的业绩波动引发市场关注。
近日,达安基因新一届董事会的提名,遭到公司任职十余年老臣的反对。背后是原有管理层与国资股东间持续3年的博弈。
达安基因是国内老牌IVD(体外诊断试剂)企业,主要产品为体外诊断试剂,疫情期间,3年赚了110亿元,但在去年出现2004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截至5月13日,报收5.97元/股,市值83.79亿元。
董事会提名遭2名董事反对
技术派PK金融派
5月9日,达安基因召开了第八届董事会2025年第三次临时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多个议案。
不过,对于提名公司第九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以及独立董事候选人的预案,表决结果均为7票赞成,2票反对,0票弃权。董事、总经理黄珞,以及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张斌投出反对票。
公告显示,黄志征、韦典含、朱琬瑜、陈宏威、张为结、梁志坤被提名为第九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除韦典含外,第八届董事会其余成员全部被替换,其中也包括现任董事长薛哲强。而这些候选人中,除三名独董外,仅一人具备生物技术及工程学专业底蕴并有IVD行业研发与经营管理经验。若上述提案获得股东大会通过,黄珞、张斌二人将不再是公司新一届董事会成员。
薛哲强来自达安基因大股东广州金控,黄志征、韦典含、朱琬瑜、陈宏威、张为结均有广州金控的背景。梁志坤则来自达安基因内部,也是董事会唯一技术背景出身,是达安基因体外诊断研发平台总监。
这正是张斌反对的主要原因。他认为,新一届董事会在能否把握IVD行业及生命科学领域的技术与市场发展方向,进行科学决策和有效实施,从而保持达安基因的竞争力、行业领先地位与可持续发展上,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
黄珞表示,新一届董事会和经营团队人选应该从IVD行业引进兼具技术前瞻性与商业敏锐度的战略型掌舵人,突破技术瓶颈、提升产品竞争力,而不是聘用“同质化纯金融背景为主”的团队。
事实上,黄珞与张斌两人都已在达安基因管理层任职超10年。达安基因脱胎于中山大学校办企业,2020年,中山大学将控股股东广州中大控股有限公司划拨给广州金控集团,引发管理层与国资股东的利益冲突。
2022年,达安基因董事会换届选举中,包括总经理周新宇、副总经理张斌在内的3名管理层核心成员集体落选,取而代之的是广州金控背景的韦典含、薛哲强等国资背景的董事上位。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认为,后进入的国资股东与旧的管理层以及董事会之间的矛盾,会对上市公司经营发展产生多维度且复杂的影响。在战略决策层面,易导致战略方向摇摆不定,影响公司长期发展潜力。在公司治理结构上,矛盾会破坏内部权力制衡与协作机制,正常决策流程受阻,导致决策效率低下。从市场形象与投资者信心角度看,暴露出公司内部治理问题,投资者会担忧公司未来发展稳定性。
来源:罐头图库
要有效解决这种矛盾,可从多方面入手。袁帅表示,首先,建立高效沟通机制至关重要;再者,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调解与评估,提供专业建议与解决方案,借助外部专业力量打破僵局,推动矛盾解决;另外,完善激励机制也是关键,建立与公司整体业绩、战略目标相挂钩的激励机制;最后,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
从“疫情红利王”
到IVD行业“亏损之王”
体外诊断(IVD)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如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产品和服务,目前已经成为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必不可少的医学手段。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将体外检测带入了民众的视野,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需求暴增。
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蓝皮书(2024)》数据,我国体外诊断(IVD)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43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18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58%。
聚焦于体外诊断的达安基因也迎来泼天富贵。2019年,达安基因总营收约10亿,2022年总营收约120亿,翻了12倍。
从利润来看,达安基因上市至今二十年,累计净利润126.74亿元,其中新冠疫情三年的合计盈利高达114.79亿元,占比90.57%。
疫情退潮后检测需求锐减,2024年达安基因实现营收8.53亿元,同比下降27.76%,归母净利润亏损9.25亿元,同比暴跌983.98%,成为IVD行业“亏损之王”。2022年,达安基因毛利率曾高达75%,而到2024年一季度,毛利率已只有55%。单季度来看,2023年第四季度,毛利率一度下降到40%以下。
来源:企业预警通
无法持续的新冠病毒检测业务还给达安基因带来了坏账,并在近两年吞噬净利润。
2023年,达安基因计提应收账款减值损失1.54亿元,占当年归母净利润的147.33%。2024年,计提应收账款减值损失4.08亿元,占当期归母净利润比例为44.12%,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约1.02亿元,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的坏账准备约9.16亿元,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合计约10.2亿元。
业绩不景气之下,高管奖金也大打折扣。达安基因2月5日披露,高管人员2024年增加发放两个月职级工资。而2023年,达安基因高管年度效益奖金金额等于公司2023年实际达成净利润(1.05亿元)的5%。
业务上看,达安基因主要的收入来自试剂类产品,2024年报显示,无论是销售量还是生产量,生物制品业试剂类(盒)较同期都下滑80%以上。
也有投资者指出,集采是把双刃剑,但达安基因不能一直靠试剂吃饭,仪器销售不行才是大问题,得加强产品竞争力,拓展市场才行。
来源:罐头图库
事实上,体外诊断(IVD)行业当前处于从疫情后市场回落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深度调整阶段。根据2025年一季度数据,超七成企业营收同比下滑,龙头企业如迈瑞医疗(300760.SZ)、迪安诊断(300244.SZ)也出现双位数降幅。但部分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或细分市场深耕实现逆势增长,例如新产业(300832.SZ)和圣湘生物(688289.SH)在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
达安基因同样正经历“后疫情时代”的战略重构期。2025年之一季度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5292.43万元。公告称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公允价值上升影响。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研究报告认为,人们对于疾病的风险预测、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等都有更高的要求,体外诊断行业面临巨大的成长机会。预计2029年中国IVD(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超1900亿元,年复合增速达到8.26%。
从暴赚到巨亏,能熬过行业洗牌的企业才会展现出技术和商业韧性,企业更应重新审视自身发展方向,加强技术研发和重塑市场竞争力的契机。达安基因还能否创造奇迹?你看好体外诊断行业吗?留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