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财经

险资加仓爆买 银行股成“股市靓仔”!浦发银行、上海银行等股价飙到历史新高  第1张

  银行板块多只个股再创新高!

  5月13日,银行板块再度迎来大涨,浦发银行(600000.SH)、上海银行(601229.SH)、江苏银行(600919.SH)、兴业银行(601166.SH)等多只银行股创历史新高,重庆银行(601963.SH)、中信银行(601998.SH)创年内新高。

  截至当日收盘,A股银行板块42只个股全部飘红,重庆银行涨超4%,上海银行、厦门银行、浦发银行涨超3%,常熟银行等7只银行股涨超2%。

  当日港股银行股同样迎来普涨,中信银行(09988.HK)、光大银行(06818.HK)、交通银行(03328.HK)、重庆银行(01963.HK)、重庆农村商业银行(03618.HK)创历史新高。

  作为A股市场的高股息“压舱石”,银行板块一直备受市场关注,吸引不少中长线机构资金涌入,港股银行股更成为了险资加仓的新阵地。今年以来,中国平安集团及旗下的平安人寿、平安资管等公司接连出手,买入多家国有大行H股。

  从业绩来看,上市银行2025年一季度盈利情况整体承压且出现分化,国有六大行净利润出现下滑,也有部分城农商行增长亮眼。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与险资“爆买”相比,公募基金今年一季度则减仓银行股。开源证券研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主动权益基金持仓银行股占比3.75%,环比2024年四季度末下降0.23个百分点。

  5月13日,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依然看好银行股未来走势。“地方化债、房地产维稳等政策不断落地,大大缓解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担忧,提振了市场对银行股持续经营的信心;银行股具有高股息、低估值的特点,是红利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避险资金持续流入有利于推动银行股走出长牛;险资、社保基金等长线资金重仓布局,同时央国企市值管理政策不断落地生效,进一步催化银行股估值修复。”

  险资持续“买买买”,公募基金一季度减仓国有行

  截至目前,A股上市银行2025年之一季度报告已披露完毕。在业内人士看来,2025年一季度,上市银行整体业绩出现下滑,但部分指标的边际改善和经营策略的主动调整,仍传递出行业周期触底的积极信号。

  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在A股42家上市银行中,共有10家银行出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双降。其中,厦门银行、华夏银行的营收、归母净利润均出现双位数下滑;贵阳银行、平安银行营收增速同比下降均超10%。

  行业整体承压的同时,不同类型的银行业绩分化明显。相对于中小银行,国有六大行中,除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长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均出现了超2%的下滑。

  股份制银行方面,2025年一季度,仅浦发银行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头部股份行出现双降,华夏银行、平安银行两家银行营收降幅超10%。

  在国有、股份制银行业绩承压的同时,城农商行成为亮点。在A股上市城农商行中,超七成实现归母净利润正增长,杭州银行、齐鲁银行、青岛银行增速超15%,常熟银行同样增超10%。

  “2025年一季度,上市银行整体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72%和1.2%,国有大行与股份制银行负增长明显,城商行、农商行增速亦有所放缓。”武泽伟向时代财经指出,当前银行业正处于周期底部与修复预期的交织阶段。

  “短期内,由于净息差依然承压、资产风险缓步释放、债券投资收益减少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银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依然承压,但多项利空因素边际改善和支持政策托底效应为周期拐点的到来提供了支撑。”其认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险资对银行股的“买买买”热情有增无减。

  根据港交所披露易显示,5月6日,平安人寿增持招商银行347.55万股H股,持股比例由11.92%增至12%。

  值得关注的是,这已不是今年以来平安人寿首次增持招行H股。今年1月,平安人寿公告称,委托平安资管投资招行H股,于2025年1月10日达到该行H股股本的5%,触发举牌;3月,平安人寿再次发布举牌公告,委托平安资管投资招行H股,于3月13日达到该行H股股本的10%。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信息显示,截至5月9日,今年以来险资已有13次举牌,其中6次为举牌银行股。

  在中国平安5月13日召开的2024年度股东会上,对于中国平安近年频频增持、举牌银行股,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公开表示,“在利率下行周期,我们提前几年便进行资产配置、提前布局,高分红、国有大型银行股的投资收益非常好,目前我们的投资收益率领先。”

  不过,与险资“爆买”相比,公募基金今年一季度则对银行股略显“冷淡”。

  开源证券5月11日一份研报指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主动权益基金持仓银行股占比3.75%,环比2024年四季度末下降0.23个百分点。

  中信证券4月末一份研报也分析称,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国有行、城商行占主动型基金重仓股比重分别0.65%、1.25%,持仓比例较2024年四季度末分别下降0.37、0.10个百分点。其中,国有行持仓比例已明显回落至2024年一季度水平,城商行则在连续四个季度持仓比例提升后小幅回落。

  但在业内看来,在基本面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未来主动型公募基金将成为新的增配力量。“短期因基本面稍有瑕疵被主动资金低配的高股息、低估值银行,有望在‘高权重’和红利比较优势的带动下,迎来补涨行情。”华福证券5月一份研报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