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贵州茅台2024年股东大会
5月12日下午,贵州茅台在“2025年贵州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集体接待日活动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中,以一场持续104分钟的线上交流,向市场和投资者释放出管理层直面关切的诚意。
贵州茅台党委副书记、董事、代总经理王莉率队,就2024年度及2025年一季度生产经营情况、增长目标、产能与投放等,详细解答了投资者提出的32个问题,原定80分钟的交流最终延长至104分钟。这场“超时”对话,不仅展现出茅台对投资者的真诚,更以不回避“犀利”问题践行“真善美”品牌理念,向各界展示出贵州茅台积极与投资者情感共连的企业形象。
不回避“犀利”问题的超时答问
作为一家“明星”上市企业,贵州茅台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投资者与媒体迫切希望通过本次交流深入理解贵州茅台的战略与动向,会议还未正式宣布开始,已有问题涌入交流平台。
贵州茅台显然关注到投资者的需求,并以慎重与真诚的态度把握此次与投资者交流的机会。笔者注意到,根据时间安排,本次会议的交流环节由16点开始,17点40分结束。但贵州茅台实际与投资者的交流时间,一直延续到18点,最后一个回答内容发出后才宣告结束。可以说,会议时间并未限制住贵州茅台为投资者答疑解惑的意愿。
尽管会议是以 *** 文字互动方式进行,但王莉及贵州茅台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蒋焰还是出现在会场。高管们直面投资者有关2024年财报数据、国际化战略、代言人事件等疑问,更有投资者直接向王莉询问与数据变动、产品市场变化有关的“犀利”问题。但高管们并未回避问题,而是认真阅读并作出详尽的回答。
直至交流结束,贵州茅台在1小时40分钟的时间里一共回答了32个疑问,基本涵盖了投资者重点关切,且在市场上有广泛讨论的话题。
这种透明化沟通的背后,是茅台对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重新定位。王莉在交流中多次提及“理性消费时代”的到来,强调茅台已进入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换挡期,而投资者的“真问题”恰恰是茅台校准战略的“指南针”。
“真善美”品牌理念的践行
行业人士高度评价贵州茅台与投资者沟通的积极态度。一方面,交流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尤其是在白酒行业调整的大背景下,贵州茅台需要向外界展示一个更适应改革、乐于深入市场、勤于善于倾听,携手各方力量应对市场变化的“勇者”形象。
另一方面,贵州茅台作为中国白酒乃至消费品领域的杰出代表,在过往通过提高分红率、股份回购、中期分红等系列举措的基础上,用交流代替质疑,用真诚交换信任,让股东、投资者以及消费者都吃下“定心丸”,相信茅台长期高质量发展具备可行性。
事实上,贵州茅台近两年一直对外释放重视投资者关系的信号,除常规业绩说明会以外,贵州茅台还多次在线下举行投资者交流会,认真听取投资者对贵州茅台市值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当前,贵州茅台提出塑造“真善美”的品牌,其一是“真”,就是从“物质层面”提供情绪价值,取得“信任”;其二是“善”,就是从“精神层面”提供情绪价值,赢得“尊重”;其三是“美”,就是从“物质和精神的结合层面”提供情绪价值,获得“认同”。此次业绩说明会上茅台意在通过真诚的交流与服务,赢得包括投资者、消费者在内的各相关方的价值认同。
王莉指出,充分尊重各相关方发展权益,真诚交流、平等合作,创造更大的发展效益;打造利益共享、情感共连、价值共创的生态系统,让各方既获得物质层面的满足感,也感受到精神层面的充分尊重,给足情绪价值。
业内分析认为,“真善美”从价值观层面为茅台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锚点,其关键在于将品牌抽象理念转化为可落地的管理标准。
对于投资者而言,超时答问或许比财报数字更具说服力——当一家市值超2万亿元的企业愿意直面“犀利”问题,并将品牌理念与战略细节娓娓道来,其传递的不仅是信息,更是一种可持续的信心。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